登录 | 注册
中华邝氏论坛、团结姓氏兄弟、振我家声、兴我中华!
中华万家姓 >> 中华邝氏论坛 >> 家谱分支 >> 浏览主题 版主
 
 新闻公告   源流古迹   家谱分支   姓氏人物   姓氏企业   芳 名 录   姓氏取名  全部分类
  主 题: 湘南鄺姓來源考 (2) 及 (3) 已阅:3057 / 回复:1(楼主)

(二)
按照上述族譜所载,似乎湘南邝族的来龙去脉是很清楚了。但是,为何这么清楚的族史,到清朝光绪年間才出现呢?光绪之前的历代族谱,为何只字未有提及?贤公令二子改姓的”故事”,是从哪里来的呢?一连串的疑点,促我深入追溯。结果弄出了真相。原來是从江西吉州旷氏族谱中抄过来的。旷氏族谱中,有一篇是南宋德佑二年(1276年)文天祥为旷氏族譜所撰的谱序。兹将该序摘录于后:
“余按旷氏之系,出自高辛氏后关伯苗裔。迨汉光武时,有祖曰宣,居河东,以治水奏绩,拜侯,因留籍于南阳。衍至唐神龙间,一世祖曰贤,纪功封郓国公。后因边关失守,上命灭族。贤令子侄易姓改名,窜逃于外。幸次子丞,系开元初举进士第二,选駙马,封安平侯,以公主故未罹厥难。至天宝间,因诤事謫吉州长史,故吉之有旷,始于长史公也。”--------。
大宋德佑二年丙子冬望后  
少保右丞相兼枢密院事 文天祥 拜撰。
文天祥撰的谱序,可说明两个问题:
1、文天祥是为吉州旷氏族谱写序,所写的是吉州旷氏的族史,写吉州旷氏始祖旷丞,是怎么来的。完全未有涉及邝氏和黄氏。
2、文天祥写贤公败关,令子侄改姓,逃窜被祸,但次子丞幸免。因丞公是驸马,公子求情,皇帝赦免,”因公子故未罹厥难”,旷丞不但没有逃窜改姓,而仍然当驸写,仍然是安平侯,后来因诤事才贬到吉州当长史官,丞公因而由南阳迁徙吉州,成为吉州旷氏的始迁组,但不是旷氏始祖。因旷丞既没有改姓,其父贤公也是姓旷。丞公徙居吉州后,奉其父贤公为吉州旷氏一世祖,丞为二世。故谱序中。有”一世祖曰贤”之句,就是此意也。谱序中”有祖曰宣”的祖,是旷姓的祖,而不可能是别姓的祖。
湖南宜章在清光绪十三年所写的邝氏族谱序,把旷氏族谱这一段移抄过来,当作邝氏的来源,但移抄时作了一些删改:
1、加扦。在贤字之后加了”字四明”,在贤令子侄改姓之后,加了”旦添日于左为旷,丞添邑于右为邝”,
2、删除。”幸次子丞”、”以公子故未罹阙难”之句删除。
3、修改。把丞选驸马,封安平侯,修改为”丞之孙,佑,选驸马,封安平侯”
经过这样的删改,无非是想说明”原姓黄,丞改邝”这六字。谁知,愈删改就愈漏洞百出。例如:东汉的河阳侯宣公,怎能在唐神龙生子贤呢?(东汉至神龙相距六百多年),又如:黄字添日于左,怎会是旷字?添邑于右,怎会是邝字呢?这些错误,虽然与主题是不重要,但可以说明,这段内容不是自已的”产品”,而是抄袭别人的。
旷、邝二字,虽然声同音、字同形。然两姓是不同出处、不同来源、不同血脉的,临武宜章的邝氏,把邝旷两姓混淆了。

(三)
    对于这段”歷史,临武邝姓中的有识之士,或关心族史之人,都认为是有怀疑的。临武季奇裔十七世祖邝恤源,民国初年,任陆军上校团长,曾转战南北,他带着族谱的疑点,在部队驻河南陈留时,专门策骑访东讨,但巳无复存。后又移师江西,根据邝为光序所说邝姓在江西散居状况,他详询吉安、泰和、永新等地,但只知有旷,而不知有邝。再查考吉州府志,才知当地歷无邝姓。因而,他得出:”为光之序似无实据”的结论。之后,他回乡适逢修谱,故为新修族谱写了序,兹摘如下:
    “余于民国十九至二十年,奉绥靖河南之命,师次陈留,曾策骑访东村,已无复存。至邓州之白水村,询之故老,亦同隔世。旋返戈入赣剿匪至吉安,曾考吉安府誌,并详询吉安、泰和、永新各旷氏之知识份子,始知江右历无邝姓。至于丞公之后迁湘南之说,则为光之序,似无实据。”-----
附:此序作者完全负责,以后修谱幸勿事删改。----恤源撰 “
(摘自临武1990年宗谱第39页)


作者:218.103.157.* (2007/10/27 23:39:24)   回复此贴
  回复:湘南鄺姓來源考 (2) 及 (3) 第 1 楼

宋孝宗赵昚
后妃
成穆皇后 郭氏
成恭皇后 夏氏
成肃皇后 谢氏:光宗年间为皇太后,宁宗为太皇太后,嘉泰 三年崩
蔡贵妃,初入宫为红霞帔,封和义郡夫人,晋婉容。淳熙十年冬,晋贵妃。十二年秋薨逝。
李贤妃,初入宫为典字,转通义郡夫人,晋婕妤。淳熙十年卒,追赠贤妃。
根本没有一个方(邝)贵妃,看来方氏来源一说是假的。

作者:khn (2011/7/17 13:22:05)   回复此贴
当前总数:1 每页5条 当前1/1页 [1 


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,请 登录 注册 发贴.


当前在线:共24人 会员0人。列表: 游客  游客  游客  游客  游客查看全部(24)位游客 +
本论坛网络实名:中华邝氏论坛  执行时间:136.7 毫秒
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,与 中华邝氏论坛、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
Copyright by www.10000xing.cn   中华万家姓   天驷文化
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