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| 注册
中华邝氏论坛、团结姓氏兄弟、振我家声、兴我中华!
中华万家姓 >> 中华邝氏论坛 >> 源流古迹 >> 浏览主题 版主
 
 新闻公告   源流古迹   家谱分支   姓氏人物   姓氏企业   芳 名 录   姓氏取名  全部分类
  主 题: 尋找桂山宋高宗妃子 - 鄺愈平長女 -2 已阅:2759 / 回复:2(楼主)

行動小組進發的目的地是描眉峰山腰處一個名叫妃子地的地方。劉招發世居雙下村,妃子地是他們沿襲祖輩流傳下來的叫法。據查證,《河源縣誌。卷一〈桂山圖〉》(清同治甲戌年訂)中描眉峰處,確有“妃地”特別標誌。

  在行進途中,沿途風光不斷展現,有小溪、奇石、瀑布。經過一個半小時的攀登,行動小組成員的白手套已變得烏黑,沾滿了泥土。忽然聽得前面領頭的一聲歡叫:“找到啦!”尚在後面的隊員精神大振,很快就跟了上去。只見陡峭的山坡間忽然有一塊大面積的平地,一位隊員在這裏撿到一塊很硬的青磚,磚上雖遍佈青苔,但磚上四個楷體字仍一眼就能看出:“鄺氏土主”。平地上兀立著的墳墓上面佈滿雜草。揩淨墓碑上的塵土和青苔,上面刻有:“顯祖考梅月庵公鄺府君墓”。現場看到,墓碑後方為一座巨大的弧行墓堆,墓地前面的空間平坦寬闊,可容納100多人。

  站在墓前俯視,遠遠地望見萬綠湖如同一塊溫潤的綠翡翠嵌在群山之中;移目東望,桂山大道等如同舞動的絲帶,市區面貌盡收眼底,一覽無餘。



    撥開濃密雜草,拭去歷史塵埃,失落久遠的皇妃墓重見天日。碑上記載明弘治十三年重修,清同治五年複修。經測量,墓碑坐向北偏東30度,高38cm,寬25cm

  劉招發說,30年前大砍伐時,登上桂山峰頂俯看描眉峰,描眉峰正如一個仰躺著的巨大睡美人,“妃子墓”正好位於睡美人胸部。

  開發妃子地這次“尋找妃子地”行動總策劃、鄺氏三十三世後裔鄺衛人說,每年清明時節及重陽之日,都有海內外鄺氏宗親絡繹不絕地前來尋根問祖,拜謁鄺愈平始祖。現在又找到失落久遠的珍貴文物皇妃墓,保護和利用好妃子地及鄺愈平古墓這些珍貴的歷史文物,開闢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題的旅遊勝地,對於打造河源的歷史文化品牌,開發河源大旅遊,甚至聯絡海內外200萬鄺氏宗親,促進河源加快發展,都具有深遠的意義。€

  妃子地史記鄺淑麗是宋代謀國老臣、愛國志士鄺愈平長女。鄺愈平出生在江南廬州府,博聞強記,官至京城大尹、太子太保、刑部尚書。當時南宋內憂外患不斷,鄺愈平與其子鄺一聲衡量時局,忠言直諫,主張“緩金伐元”,但上書後受到群奸反對,朝廷未予接納。鄺愈平被貶南雄,再遷河源,憂鬱而死,終年91歲。鄺淑麗也在此時與鄺愈平同遷河源。鄺氏後裔說,鄺愈平、鄺淑麗父女感情甚深,他們約定死後要相呼應。於是鄺愈平葬城南梧桐山,鄺淑麗葬桂山描眉峰,相距20公里,遙遙相望。

  鄺愈平古墓1986年被列為原河源縣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1996年又被市政府列入河源市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並列居首位。清朝嘉慶二年重修的墓碑(現存市博物館)上就記載“甲山庚向,以長女皇妃之桂山為朝對”。

  明代進士李燾曾有詩《謁皇妃墓》:“誰道皇妃去不還,描眉翠黛宛容顏。畫圖舉目應難盡,絕頂晴明正可扳。縹緲海雲天地外,依稀霄漢丈尋間。俯看支派銀河繞,萬象文成玉筍班。”根據這些史料的記載與雙下村居民世代流傳的“妃地”地名,“尋找妃子地”小組成員認為,這裏就是鄺淑麗墓地。

  但是,這個墓碑上為什麼沒有直呼皇妃其名,在當時是不是有所忌諱?所記的“梅月庵公”是不是其父鄺愈平晚年改的“號”(小組成員認為與其被貶後失落心境相當吻合)?這還有待專家作進一步考證。


作者:219.77.78.* (2007/6/24 7:02:45)   回复此贴
  回复:尋找桂山宋高宗妃子 - 鄺愈平長女 -2 第 1 楼

宋孝宗赵昚
后妃
成穆皇后 郭氏
成恭皇后 夏氏
成肃皇后 谢氏:光宗年间为皇太后,宁宗为太皇太后,嘉泰 三年崩
蔡贵妃,初入宫为红霞帔,封和义郡夫人,晋婉容。淳熙十年冬,晋贵妃。十二年秋薨逝。
李贤妃,初入宫为典字,转通义郡夫人,晋婕妤。淳熙十年卒,追赠贤妃。
根本没有一个方(邝)贵妃,看来方氏来源一说是假的。

作者:khn (2011/7/17 13:24:32)   回复此贴
  回复:尋找桂山宋高宗妃子 - 鄺愈平長女 -2 第 2 楼

不是宋高宗妃子,是宋孝宗的妃子

作者:khn (2011/7/17 13:25:16)   回复此贴
当前总数:2 每页5条 当前1/1页 [1 


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,请 登录 注册 发贴.


当前在线:共20人 会员0人。列表: 游客  游客  游客  游客  游客查看全部(20)位游客 +
本论坛网络实名:中华邝氏论坛  执行时间:109.4 毫秒
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,与 中华邝氏论坛、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
Copyright by www.10000xing.cn   中华万家姓   天驷文化
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